在德累斯頓停留的時間並不長,前一晚到達,第二日下午出發,加起來也不及24小時。就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最大的感受是眼睛、耳朵以及雙手都不夠用了,一邊積極努力地消化着這片土地上充滿波折的歷史,一邊禁不住感嘆每一個令人震撼的畫面,眼手所觸及的地方,彷彿都寫滿了滄桑,低聲訴說着屬於它的故事。
德累斯頓是中歐的一顆璀璨明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這裏是德國照相機、鐘錶製造和高級食品的生產中心,是德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屬於歐洲消費水平較高的城市。遺憾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裏遭受了盟軍的大規模空襲,整個城市幾乎被摧毀,輝煌彷彿就在一夜間崩塌。
而隨後40年東德的統治,仍舊使這裏籠罩在陰影之下,直到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德累斯頓纔再度崛起,重新成爲德國東部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中心。如今整個城市已經恢復了許多偉大的建築物和歷史遺蹟,但仍舊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當年災難所留下的痕跡。
我們選擇了位於德累斯頓的中心區的希爾頓酒店入住,因爲這裏地理位置極好,距離著名的聖母教堂僅僅幾步之遙,而且緊鄰Festung Dresden和德累斯頓的交通博物館。清晨走出酒店,順着右手邊走,就開始德累斯頓的探索之旅了。
世界上最長的瓷磚壁畫《王侯隊列圖》(Procession of the Princes),整幅畫長達101米,高約10米,鑲嵌着2萬多片瓷磚。畫的內容是韋廷王朝(Wettin Dynasty)的歷代君主,國王均以騎馬列隊的形態生動展示在畫中。這幅陶瓷壁畫從問世至今已歷經風雨,但仍然恢宏大氣。
陶瓷壁畫的旁邊就是宮廷教堂,它是德國城市德累斯頓的天主教主教座堂,在他的樓頂矗立着78尊聖人石雕像。由於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二世爲了成爲波蘭國王而由新教改信天主教,所以造就了宮廷教堂的建成,它是由意大利建築師設計的洛可可風格,是薩克森地區最大的教堂之一。教堂在盟軍的德累斯頓轟炸中嚴重受損,黑色的牆壁彷彿訴說着曾經被戰火洗禮的歲月。
沿着宮廷教堂走可以來到劇院廣場(Theaterplatz),中間有國王約翰Koenig-Johann 的馬上英姿塑像,塑像的左邊是森帕歌劇院(Semperoper),是19世紀同名建築師的傑作之一。自1841年落成後,歌劇院曾遭遇兩次被摧毀的厄運,直到1985年才第三度開幕。華格納(Wagner)、史特勞斯(Strauss)、韋伯(Weber)等音樂巨匠,都曾是這演奏廳的常客。
劇院廣場東側是德累斯頓王宮(Dresdner Residenzschloss),它是德累斯頓最古老的建築之一。王宮建造的歷史可追溯至12世紀,是歷代撒克森王國家族的居住地,舊宮其實在二次大戰時期幾乎被毀掉了,經過不斷改造,如今的宮殿混合了哥德、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建築風格的特色。
順着宮殿一側的門可以上到二層,在這裏鳥瞰宮殿的全景,異常開闊。
沿着環路可以走一圈,天氣大好,很多人在這裏停留。
從另一側下來之後,找個路邊的咖啡廳稍作休息,摩卡冰淇林,在這樣的烈日下,瞬間可以沁心涼。
整頓精神之後重新上路,去尋找聞名於世的德累斯頓聖母大教堂。途中遇見超級大馬車,坐在車上逛這個城市,一定會更有感覺吧。
德累斯頓聖母大教堂始建於1726年,採用了圓形拱頂、砂岩拼建等前所未有的建築方式,歷時17年方纔建成。不幸的是,二戰末期聖母大教堂在英美空軍的轟炸下化爲廢墟,僅剩下13米高的一截殘壁,直到1994年才得以重建,重建後的教堂基本按照原樣修建,許多遺物都被精心保留下來,併成爲教堂建設原料的一部分。教堂高95米,看起來高聳入雲,雖然規模巨大,但設計精巧華麗。它是這座古老城市的標誌性建築,也是德累斯頓最亮麗的風景。
曾有過輝煌歲月的德累斯頓,曾經歷過戰爭洗禮的德累斯頓,蒼涼而悲壯,古老而永恆。迎着落日的餘輝走在石板路上,彷彿穿越回那個古老的年代,傾聽着每一寸土地的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