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部(JOY DIVISION)」作爲一支極具影響力的英國搖滾樂團,在1976至1980短短數年間僅僅依靠兩張錄音室專輯就在後朋克和哥特音樂領域樹立起無人能夠撼動的地位。於是,主唱Ian Curtis於1980年5月18日的自殺更是讓人唏噓不已。
1995年,包括Girls Against Boys、Moby、Low、Kendra Smith、Versus、godheadSilo、Face To Face、Tortoise等在內的十四支樂團發表了向「快樂部」致敬的唱片《達到目的的手段:「快樂部」的音樂》(A Means To An End: The Music of Joy Division),以下文字是「工廠(Factory)」唱片公司創建者安東尼•威爾遜寫在唱片內頁的文字。拙譯供大家參考。
有時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的事。
至少是我們世界上最好的事,搖滾人士接力棒。
關於影響是如何運作的,我總得到水的意象。小溪匯進其它小溪成爲河流,那就是我們大家。
作爲一個學院派,我可以滔滔不絕地說貓王怎麼把鄉村音樂和節奏布魯斯混合到一起造就鄉村搖滾(Rockabilly)的,或者甲殼蟲是如何把 搖滾樂加進廷潘小巷(Tin Pan Alley)裏,或者鮑勃•迪倫如何走運地把甲殼蟲加到伍迪•格斯(Woody Guthrie)上的。
但是我自己鍾愛的「快樂部」。我一直知道他們是宇宙裏最重要的樂團之一,但是我也不知道這他媽是爲什麼。他們改變了我的生活,以及很多其他人的生活,可我從來沒能抓住他們是如何改變音樂的真正關鍵。
直到——
直到多年以後,聽電臺時,「快樂部」的一些歷史課,我們的伯納德(Bernard Sumner)解釋了一切。很容易忘記伯納德有多聰明。我一直試着也這麼做。這男孩是像這麼說的:當朋克來到的時候它剝去了音樂的所有僞裝,返還給我們搖滾的純正刺激,在那裏,簡潔允許小崽子們以絕對的形式表現出俄狄浦斯情節之核心的歌詞,「操你。」
但是——
但是遲早,最遲是在1977年末,有些人開始想要從簡單的憤怒的朋克手法的地方出發構建一種方式以表達更爲複雜的情緒。
而那就是「快樂部」做的。
有好幾年我們要說的都只有「操你」,但遲早有人不得不找種方法說「我被操了」。帶着整片大地上的所有力度。
伯納德說的比這個好,但是意思已經到了。
關於影響。這些男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早期的不列顛音樂發展裏處於中央地位。問問不列顛DJ約翰•皮爾(John Peel)他手頭那段時間的樂團小樣。「快樂部」的影響,佔80%還是90%?
這些日子(不錯的標題)是不列顛樂團們已經知悉,並且熱愛的他們的歷史,然而我們所處在其中的位置可能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影響。於是(做出來的)這個東西的確驚人。聽起來感覺怎樣?
真他媽的棒。
感覺是這麼好,以至於大洋彼岸那些瘋狂且有才華的人都從這種東西里吸取了營養,去獲得它。顯然你也獲得了。
我想說這不僅僅是對「快樂部」的致敬,這還是對馬丁•漢內特(Martin Hannett)的致敬,願神讓他偉大的靈魂安息。
這張專輯裏那麼多的音樂人,製作人和工程師似乎都理解了馬丁爲他心愛的樂團創造的聲景。我記得他在1981年從納什維爾回來以後。(我問他)「那邊怎麼樣,馬丁?」「那幫混蛋全都在用我的鼓聲。」
此後發生了什麼?你能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太平洋西北部找到搖滾的僞裝和懦弱的答案。而你帶着神聖的口纔對世界說過「操蛋」。現在你要推得更遠,這些過去的時光的影子業已證明了這些理想的關係。
那就是學院派的東西。我最後想說的是「謝謝你。」
——安東尼•威爾遜(Anthony Wilson),「還是工廠」(Factory Too),英格蘭曼徹斯特,1995年5月。
注:
「工廠(Factory)」唱片公司是「快樂部」的簽約公司,安東尼•威爾遜爲其創建者。「還是工廠」(Factory Too)是安東尼在1994年嘗試重組「工廠」時給新公司的命名。上面這段文字爲向「快樂部」致敬的唱片《達到目的的手段:「快樂部」的音樂》(A Means To An End: The Music of Joy Division)內頁文案。
記得最早國內翻譯JOY DIVISION是「快樂分裂」,後來才改譯成「快樂部」。在我看來,這在國內翻譯樂隊名裏還算是比較準確的。就像 answers.com和其它地方的介紹,樂團最早起名「華沙」(WARSAW)——來自於David Bowie的1977年專輯Low裏與Brian Eno合作的一曲「Warszawa(波蘭語:華沙)」。爲避免與英國朋克樂隊「華沙條約」(WARSAW PAKT)相近,而在1977年被迫改名爲「快樂部」——這個名字受到生于波蘭的猶太作家卡羅爾•塞廷斯基(Karol Cetinsky,是筆名,本名Yehiel Feiner,也用過Karl Zetinski、Ka-tzetnik 135633、Yehiel De-Nur或Dinur等等爲名)的二戰小說《玩偶之屋》(The House of Dolls)的啓發。在書中,「joy division」這個字眼是代表猶太女人們被迫對納粹士兵賣身的集中營的俚語。
有的地方說《玩偶之屋》這部小說是基於一個猶太女人的真實日記改編的,但是沒有任何證據存在着這麼一本日記。只是一部猶太宣傳的小說罷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當真。還有地方說Ian Curtis可能不是猶太人,但是其他三個人可能都是,也都需要尋找證據確認。
我一直在想,如果能參考Panzer Division翻譯成「裝甲師」,把Joy Division翻譯成「快樂師團」或許更好。「部」雖然少了點軍事色彩,卻也傳達出了「分支」的含義,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