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TV以观众投票的方式拣了《选战》做开台剧,策略上很成功,作为香港电视史上第一套以政治角力为题材的剧集,其进取和创新的精神也很符合HKTV的品牌形象和定位,剧集播出初期回响很大,抢到很多曝光机会,但播播下像汽球泄气,结果又逃不出HKTV剧集烂尾的命运。
睇戏好主观,我自己就属于比较挑剔的,open ending不一定等于烂尾,但《选战》就明显烂咗尾,因为十五集下来主角都没有成长,剧情推进没有轨迹,表面上口口声声「公平公义、重启政改」,电影讯息理应好清楚,但嗒落完全无味,只沦为口号式的空洞,同民阵的游行异曲同工。
《选战》其实是叮当式永续循环,叶晴是大雄,张癸龙是叮当,宋漫山是技安,不必有阿福和静宜,大雄、叮当、技安三人就足够开戏。基本上每一集都是大雄被技安陷害,叮当出手搞番掂,大雄和叮当坐低开开心心听歌,下集又搞过。叶晴在这十五集,由第一集协助码头工人的社运人士,到第十五集竞选特首开票前夕,新丁之稚嫩不减。就算大雄这么懦弱,为了让叮当放心,也鼓起勇气去挑战技安,叶晴去到最尾一集,她的叮当张癸龙不见了,于是去揾技安发晦气,狂言要告上港澳办、国务院。剧情讲到叮当可能会死在台湾㖞,大雄都识得讲靠自己去雪山救静宜,叶晴你任得叮当下落不明都不想办法救他,只会斋讲上告港澳办,咁重懦弱过大雄。
《选战》剧情不合理的地方很多,但这个不是重点,《House of Cards》都不合理,无理由美国总统会由非选民投票的Frank Underwood靠权谋做到的,但剧集的张力源自对人物、人性和人心的刻划,《House of Cards》是讲对权力的贪恋和不断膨胀,如何侵蚀一个人。《选战》的角色设计又如何呢?三人之中,宋漫山是合格的,虽然廖启智演得太用力,张癸龙过份神化,但王宗尧演这个角色已超额完成,问题在于叶晴这个主角中的主角。
奥斯卡刚落幕,香港影视人才淍零,当然难以跟奥斯卡相比,但你看所有得奖电影,或者致谢感言,无论戏里戏外,最动人的部份永远是关乎人生的成长、在生命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突破自己,同时接受自己。(凭《解码游戏》(The Imitation Game)获得最佳改编剧本的Graham Moore,短短几句谢辞,鼓舞年青人欣赏自己与众不同,怪鸡也有出头天,就很令人动容。)《选战》正好相反,无法通过叶晴排除万难去竞选特首,去见证一个普通人,如何去认识自己,挑战自己,软弱时如何面对?面对权力的试探时如何坚定信念,找到命中注定的使命?宋漫山讲得啱,叶晴去到尾都像政治新丁,「先夫韦文轩」这五个字出现了过百次,但编剧连稍为触碰一下叶晴的情感世界也不敢,枉论建构人物心路历程。
连串抹黑后,剧本的轨迹到底是想讲「以弱胜强,香港人唔系港猪」,抑或「政治黑暗,选举只有花生」?因为十五集都是循环线,剧本没有舖排过叶晴积累政治实力的内容,结局埋唔到站好正常。《狂舞派》都open ending,但我不觉得此戏烂尾,因为故事主轴是讲女主角如何为梦想付出,最后比赛结局如何,女主角都更加认识自己,也尽了最大努力完成了这场比赛。还有一点,叶晴与宋漫山这场选战无结果都算,韦文轩胜出那场呢?由第一集就舖出N个悬疑位,编剧去到尾都唔解释,最后一集再来个现任特首,加多一个新疑点。咁算点先?
我知道要揾个识讲广东话,样子似有学识的女演员是好难,李心洁不算差,但冇台型,讲广东话唔正,是一大败笔,连一场特首辩论都表达不到应有的爆炸力。如果有budget,或者要请杨紫琼这个级数,才能担起女特首之宝座,但这样太异想天开。
之前一些以本土政治题材为卖点的电影如《窃听风云》《大埔红van》等,都会剪一段最抢耳、香港人最有共鸣的对白做宣传,但除了这些抢耳的对白外,电影本身是眼高手低,《选战》也落入这个情况,更奇怪的是,HKTV以网络广播,反而没有善用youtube宣传,靠的更多是同道中人或以政治话题为主的网页主动制图,宣传并不足够。《选战》第二辑如果真的开拍,期望编剧不要只顾抢sound bite,多放些精神在人物性格建构之上才是戏剧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