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就在我宣布要著手写小说的同一刻,一位老朋友抢先我一步(或许是很多步),在他的个人网志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未来的主人翁》。
作者石峻与我也算是相交二十多年的老友了,近年大家踫面的机会虽说屈指可数,但彼此却仍有通过 Facebook 等渠道联系,所以我将他当成朋友,也相信他会期望从朋友身上得到一些真实的意见。但在我写下对《未来的主人翁》的读后感前,我想先谈谈我们作为读者在阅读小说时的要求。
为了写作自己的小说,近日我都在钻研一些教人写小说的书籍,根据一本颇为风趣幽默的教学书《超棒小说再进化》(How to Write a Damn Good Novel II, James N. Frey) 所讲,一切小说都是承诺,是作者与读者间订立的一个契约。简而言之,即是读者愿意花金钱去购买,花时间去阅读你的小说,身为作者便有责任去满足读者的心理预期。然而读者们究竟是怀抱什么样的心理预期去翻阅你的小说呢?这便要视乎你究竟明示或暗示过你的小说是属于那一种类型了,而坊间的小说大致可分为类型小说、主流小说与文学小说三种。
类型小说 (Genre Novel) 又称为通俗或垃圾小说,是明摆著的娱乐消费品,读者阅读这类小说,通常是为了让自己沉醉于一个美好的幻想世界中,排遣现实生活的寂寥。类型小说一般会有固定的公式,譬如女主角必须芳龄廿三,貌美如花;而男主角若不是富二代,也必然身怀绝技,懂得体贴女性之余更会在困难面前表现英勇。读者不会介意翻阅这类小说时从一开始便猜到结局,却会很介意结局会有出人意表的情况。
主流小说 (Mainsteam Novel) 比类型小说多了实感,人物更有血肉也更加立体,道德伦理上不会像类型小说般黑白分明,故事也不一定会出现邪不能胜正的必然结局。主流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可能会有其阴暗面,而反派角色却或许又有其温柔的情感关注。但主流小说不管如何选材,读者总会期望主角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能他想追求某个理想,可能他要赢得某个爱人,又或者他要克服某个难关等等。尽管主流小说的故事到最后未必会让主角心愿达成,甚至有可能会讲他在困难面前畏缩崩溃,但读者会期望看到故事人物在小说中成长,思想、性格与道德观念等出现变化。
文学小说 (Literary Novel) 摆脱了上述的一切拘束,主角人物无需要有明确的行动目标,故事内容甚至未必存在戏剧性的情节。阅读这类小说,读者往往不是在读一个故事,而是通过作者优美的文笔,感受他对人生与人性的独特视角。理论上文学小说是最自由的一种文体,却也因此是最难写与最难讨好的,而我的老朋友石峻兄却勇敢地挑战高难度,写下了《未来的主人翁》这部文学作品。
小说《未来的主人翁》讲主角石峻(相信是作者以自己的笔名套用到故事主角身上)的妻子荞有一天离家出走,在桌上留下一张便条后便人间蒸发了。石峻对妻子的失踪本来是不太著紧的,觉得为对方留点空间才是正确的夫妻相处之道,也深信妻子在整理好思绪后便自然会回家。但随著妻子离家日子愈来愈久,石峻也开始有点心急了,到后来他发现外父在没有询问过自己意见后便报了警,更找来私家侦探调查自己,可能外父以为女儿的失踪是他谋财害命呢。
随著故事发展,石峻发现妻子与他结婚前原来曾有过一个未婚夫,而外父的形象也不似妻子往日对他描述时的那样负面,这时候,石峻觉得自己必须要尽快找回妻子……
上述的故事大纲其实是可以写成一部主流小说的,毕竟主角拥有明确目标(要寻回妻子),而故事也有足够伏线,人物也有令人意外的发展,但《未来的主人翁》终究不是一部主流小说。
就以寻找妻子这目标而言,小说中的大部份篇幅都无法给读者石峻很紧张妻子的印象,而「寻找」的行为也是在小说的后半部份才出现的,之前石峻应对妻子失踪的策略都只是被动地等待。这种温温吞吞的性格其实很令人怀疑石峻声称深爱妻子的说法究竟有多真,而这质疑也透过警官李 Sir 在小说初段时的对话反映了出来。
角色没有推进也是《未来的主人翁》不能成为一部主流小说的原因,小说除揭开了某些算是隐藏的秘密外,却没有让主角石峻通过获得这些讯息出现改变。结局石峻吃著雪糕,平静地望著巴士远去的一幕,甚至会让读者觉得这位主角根本就是死性不改。
然而当我们以文学小说的角度去阅读《未来的主人翁》时,我们便要相信上述的「缺陷」都是作者的刻意安排,这时候,小说可能想表达的就是:我们究竟可以凭什么去判断石峻对妻子的爱呢?
在小说初段,我们不是有过石峻亏待了妻子,使得荞要离家出走的印象吗?但到头来荞离家的原因却原来是要逃避一段往日的旧情。还有故事中不是讲过石峻根据妻子的描述,曾以为外父是个冷酷无情的人吗?但结果这些印象原来都是荞的刻意经营。
我们都轻易地根据别人的描述与行为作判断,但这些描述都可靠吗?外表的行为就当真反映了真实的情感吗?我们应该在意别人的评价而让自己配合他人的期望吗?当我们主动去配合预期时,我们还算是自己未来的主人翁吗?到最后,我们当然可以质疑,石峻给我们讲了十二个章节的这个故事,当真是事实的全部吗?
评价一部文学小说,我们不能拿主流小说与类型小说的标准去丈量,而且许多时候都像豆腐青菜般,喜不喜欢是纯粹的个人口味。像《未来的主人翁》里大量引用的时代曲歌词与对社会现像的批评,是柔情蜜意与真知灼见,还是无病呻吟与喋喋不休,便要读者们自己去品味了。
至于荞离家的原因,当中牵涉到的人物,有网友指出了当中隐藏的关联。老实说,这些关系我原本是看不出来的,也只能怪自己是个粗心大意的读者,且看大家能否比我观察得更细致吧。
不管如何,《未来的主人翁》充份展现了作者石峻驾驭文字的能力,许多情景的描写都是我自问写不出来的。阅读石兄的大作,令我更加体会到创作一部小说的困难,从今天起,我当真要加把劲了。
最后我要声明,我是没胆量也没本事去写文学小说的,大家可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