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讲了这么多年,在政治上好不容易刚略略有个模样了,然而在普通人心里,男女还是大大不同。毫无惊喜的,女性当然是弱势的一方。毫无惊喜而且悲哀的,是无论男女都这么认为。
这最根深蒂固的男女不平等体现为,人们普遍认为:在一段失败的关系里,女人永远是被负的那个。如果单是这样认为还不要紧,最麻烦的是:人们觉得对被负的女子有哀悼痛惜甚至打抱不平的长期义务,固执地认定那个女子在多少年后,不论是闲云野鹤悠然自得,还是三嫁四嫁儿女成行,少年时爱情留下的伤口仍然鲜红痛楚。就象一条马路翻修多年以后,人们还勤勉地在都已经由新用旧的人行道上摆着「此处有坑小心」的黄漆大牌子。当事人真是百口莫辨,当然,辨也容不得你辨,当观众心中已经有了故事梗概的时候,已不容导演话事。
这种群众观点看似是同情女人,谴责男人。其实这种观点的根本缘由不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女人不象男人一样,会得在「情感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少年男子亦有迷恋异性神魂颠倒的时候,成年男人不过拍拍他的肩膊,说:「小孩子长大了就好了。」与此相对,人们坚信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就矢死靡他。如果得不到,下半生也不过是槁木死灰了。游戏花丛也是心死,青灯古佛也是心死。总之就是,一门课肥佬,永远升不上高级学堂。这简直也把女人瞧得忒小了。
现在的女人也许人生第一门课没有崔莺莺那么起点高,上来就是俊俏多才书生。我们的第一门课,可能不过是本班篮球场上出点风头的高瘦男生,或者满脸暗疮的同桌男。但是我们会学习么,不怕大器晚成。另一种是如今不敢再要求女人为男人守身体上的贞节,那么相信她们会守守心灵上的贞节,也是好的。天雷地火的爱一场,一颗心从此变了那个男人书页里的枯蝶,只剩下肉身游魂撞尸一样在天地间行走,辗转于别的男人。如果爱过一场未果,翻个身爬起来若无其事,比以前还活蹦乱跳,就不免有没心肝之嫌了。另一种解释是她一开始就没安着心,白伤了男人的心,自己毫发无损,收着等下一个够本事 「收藏」她的人呢。这种论调曾经相当有市场,不过现在敢挂在嘴上的多被归入猥琐男一类。看来男女平等,还是有希望的。
最倒霉的莫过于张爱玲,才女的名字在万人嘴边的呼吸吐纳间,沾了一身没来由的唾沫星子。23岁的张爱玲嫁与38岁的胡兰成,三年之后张爱玲写信绝交,说是「经过了一年半的考虑」。最情深意厚的日子,也不过是一年半。张爱玲很快看透了胡兰成是什么样的人,他和他的同僚朋友的身影,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深深浅浅的往外张望。「五四遗事」里的罗文涛,「色戒」(张爱玲的,不是李安的)易先生。不带感情控诉,只有不动声色的讽剌白描。胡兰成后来发现张爱玲的名头是一座富金矿,不能说动她顾念旧情,把穷极无聊的他「办」去美国,那么借来卖卖自己的书也是好的。于是年轻张爱玲的罗曼史就这样在胡兰成珠光宝气体的单边叙说中成型了,而且竟然成了故事的唯一版本,果然姜是老的辣,牛是吹的大。「临水照花」这样的姿态,张爱玲打死也摆不出来。胡兰成恃着张爱玲的沉默,偏给强扭了一个,恨不得塑下像来。我多年以后才明白,张爱玲被安排成小资符号,其实是胡兰成做的马泊六。胡兰成和他那琐碎堆砌的半文言文,才是十足真金的小资符号。最倒霉的是,张爱玲第二段长达十一年的因伴侣死亡结束的婚姻,直接被粉丝们不由分说剥掉了一切爱的成分,认为是「生活所迫」。好象张爱玲是会为绿卡结婚的唐人街捞女似的。大部分人只知道赖雅穷,却不知道他曾经是好莱坞的金牌编剧,是布莱希特在美国最好的朋友。
看来一时半会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罗曼史,仍然将以胡兰成的叙述为官方版本。很不幸一向被推举为深通女人心的李安,也在电影里给他的男主角起了个「易默成」的名字,即丁默村与胡兰成是也。人要是铁了心集体犯糊涂,真是九牛拉不转。什么时候能拉转?等到无论男女,无论约会分手,结婚离异,或是一夜情,忘年恋,都能被世俗观众以平等的眼光对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