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部(JOY DIVISION)」作为一支极具影响力的英国摇滚乐团,在1976至1980短短数年间仅仅依靠两张录音室专辑就在后朋克和哥特音乐领域树立起无人能够撼动的地位。于是,主唱Ian Curtis于1980年5月18日的自杀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1995年,包括Girls Against Boys、Moby、Low、Kendra Smith、Versus、godheadSilo、Face To Face、Tortoise等在内的十四支乐团发表了向「快乐部」致敬的唱片《达到目的的手段:「快乐部」的音乐》(A Means To An End: The Music of Joy Division),以下文字是「工厂(Factory)」唱片公司创建者安东尼•威尔逊写在唱片内页的文字。拙译供大家参考。
有时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事。
至少是我们世界上最好的事,摇滚人士接力棒。
关于影响是如何运作的,我总得到水的意象。小溪汇进其它小溪成为河流,那就是我们大家。
作为一个学院派,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说猫王怎么把乡村音乐和节奏布鲁斯混合到一起造就乡村摇滚(Rockabilly)的,或者甲壳虫是如何把 摇滚乐加进廷潘小巷(Tin Pan Alley)里,或者鲍勃•迪伦如何走运地把甲壳虫加到伍迪•格斯(Woody Guthrie)上的。
但是我自己钟爱的「快乐部」。我一直知道他们是宇宙里最重要的乐团之一,但是我也不知道这他妈是为什么。他们改变了我的生活,以及很多其他人的生活,可我从来没能抓住他们是如何改变音乐的真正关键。
直到——
直到多年以后,听电台时,「快乐部」的一些历史课,我们的伯纳德(Bernard Sumner)解释了一切。很容易忘记伯纳德有多聪明。我一直试着也这么做。这男孩是像这么说的:当朋克来到的时候它剥去了音乐的所有伪装,返还给我们摇滚的纯正刺激,在那里,简洁允许小崽子们以绝对的形式表现出俄狄浦斯情节之核心的歌词,「操你。」
但是——
但是迟早,最迟是在1977年末,有些人开始想要从简单的愤怒的朋克手法的地方出发构建一种方式以表达更为复杂的情绪。
而那就是「快乐部」做的。
有好几年我们要说的都只有「操你」,但迟早有人不得不找种方法说「我被操了」。带着整片大地上的所有力度。
伯纳德说的比这个好,但是意思已经到了。
关于影响。这些男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的不列颠音乐发展里处于中央地位。问问不列颠DJ约翰•皮尔(John Peel)他手头那段时间的乐团小样。「快乐部」的影响,占80%还是90%?
这些日子(不错的标题)是不列颠乐团们已经知悉,并且热爱的他们的历史,然而我们所处在其中的位置可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影响。于是(做出来的)这个东西的确惊人。听起来感觉怎样?
真他妈的棒。
感觉是这么好,以至于大洋彼岸那些疯狂且有才华的人都从这种东西里吸取了营养,去获得它。显然你也获得了。
我想说这不仅仅是对「快乐部」的致敬,这还是对马丁•汉内特(Martin Hannett)的致敬,愿神让他伟大的灵魂安息。
这张专辑里那么多的音乐人,制作人和工程师似乎都理解了马丁为他心爱的乐团创造的声景。我记得他在1981年从纳什维尔回来以后。(我问他)「那边怎么样,马丁?」「那帮混蛋全都在用我的鼓声。」
此后发生了什么?你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太平洋西北部找到摇滚的伪装和懦弱的答案。而你带着神圣的口才对世界说过「操蛋」。现在你要推得更远,这些过去的时光的影子业已证明了这些理想的关系。
那就是学院派的东西。我最后想说的是「谢谢你。」
——安东尼•威尔逊(Anthony Wilson),「还是工厂」(Factory Too),英格兰曼彻斯特,1995年5月。
注:
「工厂(Factory)」唱片公司是「快乐部」的签约公司,安东尼•威尔逊为其创建者。「还是工厂」(Factory Too)是安东尼在1994年尝试重组「工厂」时给新公司的命名。上面这段文字为向「快乐部」致敬的唱片《达到目的的手段:「快乐部」的音乐》(A Means To An End: The Music of Joy Division)内页文案。
记得最早国内翻译JOY DIVISION是「快乐分裂」,后来才改译成「快乐部」。在我看来,这在国内翻译乐队名里还算是比较准确的。就像 answers.com和其它地方的介绍,乐团最早起名「华沙」(WARSAW)——来自于David Bowie的1977年专辑Low里与Brian Eno合作的一曲「Warszawa(波兰语:华沙)」。为避免与英国朋克乐队「华沙条约」(WARSAW PAKT)相近,而在1977年被迫改名为「快乐部」——这个名字受到生于波兰的犹太作家卡罗尔•塞廷斯基(Karol Cetinsky,是笔名,本名Yehiel Feiner,也用过Karl Zetinski、Ka-tzetnik 135633、Yehiel De-Nur或Dinur等等为名)的二战小说《玩偶之屋》(The House of Dolls)的启发。在书中,「joy division」这个字眼是代表犹太女人们被迫对纳粹士兵卖身的集中营的俚语。
有的地方说《玩偶之屋》这部小说是基于一个犹太女人的真实日记改编的,但是没有任何证据存在着这么一本日记。只是一部犹太宣传的小说罢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当真。还有地方说Ian Curtis可能不是犹太人,但是其他三个人可能都是,也都需要寻找证据确认。
我一直在想,如果能参考Panzer Division翻译成「装甲师」,把Joy Division翻译成「快乐师团」或许更好。「部」虽然少了点军事色彩,却也传达出了「分支」的含义,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