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轻时装」这个概念是由DEPOT3的主设计师万翊提出的。这个主营男装的本土设计师品牌由4名设计师共同操刀设计,创作灵感主要来自欧洲的复古骑行,走着文艺复古精致的设计路线,讲究舒适上好质朴的面料。
复古轻时装
在7月刚刚举行的中国服博会(深圳)的「潮牌」展馆里,一位资深老买家走进DEPOT3的展台后,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
她起初认为这是一个来自日本或者韩国的年轻中高端服饰品牌,但一聊以后发现是一个植根于中国广州的本土设计师品牌,立马惊喜地两眼放光,原因是「我没有看到过国内有设计那么成熟的男装」。在这位资深从业者看来,这好像就是一种伯乐找到千里马的快感;同时从一位母亲的视角来看,这里摆着的复古简约的男装风格正适合她那正当二十多岁的儿子。
DEPOT3的设计团队有四个人,主要由万翊对外宣传品牌理念。他给DEPOT3的着衣风格定义为「复古轻时装」。他们的设计灵感来自欧洲的复古单车骑行,虽然设计基因里有复古元素,却又不希望品牌像高级时装那样高高在上,而要能足够「接地气」。就好似相对于古典音乐的轻音乐,相对于正式西餐的轻西餐,他们的男装也不希望那么沉重和高升,因此才有了「复古轻时装」这个概念。这里的轻时装,还体现在拥有亲民的价格,注重原创设计,注重穿着舒适的面料。
万翊坦言,品牌开始最初并没有特别去寻找定位,只是几位同样热爱复古味道的年轻设计师自然而然地凑在了一起做设计。他本人也并不是服装设计的科班出身,学习美术的他能够在设计中融入自己对美学理念的理解,也懂得判断服装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但是真正操作起来,比如剪裁等,他的短板就会体现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设计人员来一起合作。
最开始,DEPOT3尝试过女装,但是发现实在没有精力和财力,最终决定停手,专心做男装。当然,他们的服装比较中性,不介意有女生如果喜欢也买来穿。跟很多设计师品牌一样,DEPOT3也定位在中端。冬季大衣最贵的2000多,外套1000多,裤子400-600,衬衫200-300。以一个流行程度尚未很高的本土品牌而言,确实不能再贵了。他们理想中的目标客户群,就是那些对品质有要求、喜欢多元文化、有一些文艺情节的消费者。
由于设计风格融入复古文艺元素,服饰特点比较精致,而东方人普遍身材较小,亚洲男士一不小心就容易穿得显「娘气」,这一点倒是西方男士不太容易面临的问题。因此,如何设计出文艺精致又能让东方男士不显「娘气」的服饰是他们设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他们也会从各个地方去汲取和整合,在品牌运营的不同阶段尝试不同的东西。
DEPOT3如今也有门店分别设在广州、武汉、南京等地,希望门店的风格走当代流行艺术的波普风格。万翊提到了Andy Warhol那闻名于世的玛丽莲梦露头像,希望门店的装饰风格就走那种现代感强烈的波普艺术风格。这同样也是一种「接地气」的体现,因为流行文化最能平易近人。
本土男装的生存状态
如今的百货业,除掉扣点以后的利润基本上已经所剩无几,出于一系列商业规则及大环境的原因,专业买手们在百货业引入新品牌时相当谨慎。万翊也表示,DEPOT3的商业定位在Shopping mall(大型商场)而不是百货公司。百货公司的整体氛围较为古朴陈旧,本身就不太适合潮牌。这个相对适合年轻人的品牌应该更加注重店面环境空间的营造,也就是助推品牌的形象认知,希望大众能先知道这个品牌。
而即使是定位在Shopping mall里,也依然面临挑战。Shopping mall的商场布置如今已经有统一格式,什么类目在什么楼层基本上有了固有定式,因此对于单个品牌就更需要讲究创新。
万翊比较倾向于跟有特点的商场合作,比如K11。香港的K11主动来联系了他一起合作,而DEPOT3也曾经在上海的K11里尝试过pop-up临时店的形式,今年下半年就即将在上海新天地里出店。
在此之前,DEPOT3在浙江汉帛买手店里有三个店面,也一直尝试的是租金形式。用万翊的玩笑话来说,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逐渐走向一线城市,进驻到更多和更高层次消费者的视野中。当然,后续面临的操作问题,包括品牌管理、门店运营等都会是很大的挑战。
目前,深圳包括国内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本土品牌,这个行业在蓬勃发展,同时也充满竞争。万翊认为,目前国内商务男装和休闲男装两块已经做得很成熟,但是时尚男装还有欠缺,这也是他们的机会所在。好的本土设计师品牌不会再盲目跟从,而是会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体现品牌特色。今后,也不太可能会有一统天下的品牌,所以野心也不用很大,一步步踏实地做好自己就行。
如今的DEPOT3,在街上的回头率挺高,而整个购买情况依然比较「轻」。万翊也觉得,脚踏实地地做品牌没有必要一下子达到「爆」的程度,他也不希望有这个局面发生,平稳向前即可。一步一脚印的DEPOT3正在考虑明年或后年去走上海时装周或北京时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