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捷运下车,先到的是龙山寺地下街有着「命理古玩」、「文化精品」、「轻食区」和「百货精品」四大区域。这里的标示也很清楚,各位自由行的旅客不必担心会迷路哦。听说在这里还能看到传统的「挽面」,技师用白棉线将女生脸上的细毛和角质清理干净,让面部白嫩光滑,但是会小疼,有兴趣的话你们可以试试。
一路走一路看,这个有点好玩,算卦的都出机器了,把手上上一放就能算?真神奇啊。
坐上上升的电梯,出口就是龙山寺。龙山寺所在的万华区,旧时称为艋舺,是台北市开发最早的地方,清道光年间,与台南、鹿港并称「一府、二鹿、三艋舺」,曾盛极一时,现以龙山寺名闻中外。龙山寺内主祀观音菩萨,并祀奉妈祖,四海龙王、十八罗汉、城堭爷、注生娘娘、山神、土地公等,为典型神佛合一之寺庙。
龙山寺于乾隆3年建庙奉祀,以坐北朝南,分前、后及左右护龙围绕中殿而成,前殿有铜铸龙柱乙对,中殿龙柱多达数对,雕工极尽精细;寺内的石材计有珑石、青石、观音山石等,木雕亦甚巧妙,尤以正殿内藻井及神龛最为出色。
做为信众,来这里是一定要拜拜的,心中所想,诚心祈求诸佛菩萨,感恩诸佛菩萨慈悲心。
摩肩接踵的人群述说着这里的香火鼎盛,每个人心中都有祈求,为家人,为朋友,为社会大众,只要诚心,必得感应!
这里有许多信众或席地而坐,或带着小板凳前来,虔诚的翻看着经书,诵经祈福。
捕捉到这画面我好爱,奶奶带着家里的小狗狗也过来,但是却抱在怀里,露出一个脑袋,好乖好可爱。
每逢初一、十五,龙山寺都有固定香客来此进香;而每年元宵节庙方更有举行盛大的花灯大会,或在观音、妈祖诞辰时也有盛大祭典,近年来寺庙的管理;与发展都朝着吸引观光客的目标,使得很多活动也已不再保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虽是如此,香火却依然旺盛;平时也有接踵而来的国内外游客,所以龙山寺,不仅是座观光庙宇,同时也为二级古迹保护。
出了龙山寺,附近还有富传统中国风味市集,如古董店、佛具店、青草巷等,青草巷位在龙山寺的右侧.以青草茶店聚集而得名,这次我时间有限,仅粗略逛了这里,下回来台湾,附近的剥皮寮、青山宫、艋舺清水岩、艋舺夜市等势必都要一一走过才过瘾。
青草巷我觉得也是一条可以吃到众多当地美食的巷子,从入口处的北港麻油鸡、蚵仔面线、贡丸汤等等,一路走过一路都在诱惑我的口水,其实,这些就是台北当地人的早餐铺子哦。
这对老夫妻,并排而坐,一起吃早餐,即便只是看着背影都觉得好温馨,好有爱。
台湾人民的早餐就是这样简单就解决,热呼呼的,既美味又能饱腹。我的台湾大厨朋友柯老大就天天发早餐诱惑我,每天一变换,蚵仔面线、三明治、铁板面、凉面、韭菜盒,花样繁多,看得真正羡慕妒忌
一辆小车,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做生意的同时还能和街坊邻居聊天,这就是简单而美好的生活不是吗?靠着自己的双手努力最实在。
刚吃过早餐实在太饱,不然这家我还真想试,越南小吃,看着挺像回事儿。
那烤架上滋滋做响的烤肉串让我口水都快滴下来了。
既然名为青草巷,自然是少不了行行色色众多的青草行。所谓青草,其实就是草药,我们闽南语管草药煮的水叫青草茶,懂得如何辨认草药的外婆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带我在外面玩,房前屋后都能随手抓几把看似杂草的青草,其实都是有功效的,现在她老人家不在了,我也再也没有喝过,只能在外面这样的青草行买现成的。
一早上没喝什么水,来到青草巷,自然要来一杯青草茶降降火气。
这家的招牌上有我最爱的导演豆导的照片和签名呐。
喝青草茶,我是一定要原味不加糖的,因为根本也不会苦,是淡淡的青草香气,加糖就打折了哦。
古老的街道,古旧的街景,古早味的在地人,我爱台湾!
这个榨柳丁汁的机器好有趣,我直接看得挪不动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