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到一篇房煜的文章,列举了他最喜欢的10部推理小说,这些年陆续看完了其中的大部分,《大笑的警察》是作者列举的最末一本,正巧也最后找到。
这是瑞典的夫妻档作家马伊·舍瓦尔和佩尔·瓦勒的马丁贝克系列探案集中的一本,获得过很多推理界的重量级奖项,还曾被好莱坞拍成电影。之前看过这个系列的另外一本《上锁的房间》,对于其中的密室设计印象深刻,这部作品基本遵循了传统的本格派推理小说写法,即提出一个谜题然后以意想不到的办法解谜,是密室推理的上乘之作。
但是想在《大笑的警察》里寻找谜题的读者,注定要失望了。推理从来不是这对夫妻档作家的本意,他们的作品称为社会学小说更为正确,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把创作犯罪小说当作解剖刀,一刀一刀划开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假象和弊病」。这个思想贯穿在他们所有的马丁贝克系列之中。这本更是彻底摒弃了传统的推理写法,示威游行、战争、失败的婚姻、虚伪的人性……完全倾注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一致同意,主角其实是这群破案的警察。杀人凶手只是结尾匆匆出现就马上束手就擒,破案过程也无所谓推理吊诡,基本上毫无悬念,更不存在类似于阿婆或者奎因等其他侦探大家所热爱的抖包袱。
看开头几页时很容易走神,怎么也进入不了那个充满喧闹游行和瓢泼大雨的夜晚,但当这些各有其趣的警察们坐在一起开会,一个一个线索开始梳理、讨论时,你会开始享受阅读。
这本书最大的阅读乐趣,正如书里的角色「金发马林」所说,就是发现「原来警察们是一群这么可爱的甜心」。从乡下来的充满喜感的努丁,对于都市生活各种不适应,不明白为什么一进咖啡馆就被人看穿是警察,为了帽子该拿着还是戴着百般纠结;过目不忘的梅兰德,牙签狂人蒙松,绿巨人拉尔森,死理性派公交车专家埃克,表面严肃却学着金发马林的口气来了一句「甜心们,让我们总结一下」的科尔贝里,就连那个整天忙着检举的乌尔霍尔姆都笑点多多,在医院和勒恩的那段对话简直是冷幽默到死。
更不用说书里的暗线主角斯腾斯特伦,这个一出场就已经挂掉的帅哥警察,潜伏在每一个场景里,每一场对话里,每个警察同事的心里,直到最后一页。你能想象里看到他美国队长般的阳光外表,他郁郁不得志的职业生涯;后半部分当调查深入时,他更是像一个全知全能的幽灵一般始终站在你的身后。马丁贝克最后的那个大笑,是一种久经压抑之后的释放,更有一种悼念的悲凉。
作者的笔触像瑞典的天气一样冰冷,案件的侦破有条不紊,各种线索齐头并进,读者也并不急于寻找真相,反而在种种对话和生活场景的描绘里感受到更多不一样的思绪。正如瑞典电影和家具等等的一贯风格,这部书简洁洗练不带一丝矫情,极度写实的氛围,让人身临其境,你可以想象着自己身处其间手拿卷宗参与讨论而毫无违和感。
书里的细节像显微镜一般纤毫毕现,仿佛能听到警察开会时不耐烦地敲着手指的「嗒嗒嗒」声,和坐在阿尔萨松家里极度不舒服的粉红色安乐椅上想伸手够酒杯又够不着的那种无奈。这些充满了生命力的细节,让它和其他的侦探小说鲜明区别开来,让人深陷其中。
十几岁时热爱福尔摩斯的我不会喜欢这本书,这是给谙于事故的成年人看的小说,完全够得上英国推理界权威H.R.F.基廷所说「人生尽在其中」的评价。这里没有梦幻和美景,只有绝望与厌倦,每个人都带着沉重的现实继续前行,但我们早已习惯于这样的现实,并且善于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