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播《陸小鳳3:武當之戰》時,連我都沒有出生——所以,時下的年輕觀衆們對此曲的陌生很好理解。於是,當我們在電影院裏聽到劉青雲、古天樂、張家輝三個人在《掃毒》中一起高唱《誓要入刀山》時,旁邊就有小盆友問我,這是首什麼歌?
於是我就憂桑了,我就感慨了,我就唏噓了,等出了電影院,我就深沉的跟小盆友說,找個地方吃宵夜,我給你講一個關於西門吹雪的故事,明白了這個故事,你就會明白這首歌的意義——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我會在《掃毒》裏看到一些打動人心的東西。
《誓要入刀山》是《陸小鳳3:武當之戰》的片頭曲,由鄭少秋演唱,當年風靡一時,還獲得了1978年香港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獎,傳唱度頗高。當然,那時沒有互聯網沒有智能手機更沒有iPad,內地的開放大幕還沒有完全拉開,雖然劇集在港播放很早,但傳入內地沒那麼快,而且那時港劇剛剛進來,怎麼看都新鮮。那時我父母的單位有一個龐大的「閉路電視系統」——估計現在孩子們不知道啥意思,就是單位買了錄像帶放給單位職工看——所以幾年之後,我在那裏面看了這劇。
看來陳木勝也應該看過,熱血男兒,過了這麼久,還記得裏面的歌詞。《掃毒》裏的三位型男唱過一番《誓要入刀山》後,便開始爭論「誰是西門吹雪」這個重要的問題——張家輝明顯有點比較弱勢,青雲哥和古仔當仁不讓的爭起了西門吹雪的頭銜,不過張家輝用膚色問題犀利的回擊了他倆。
當年的西門吹雪是由黃元申飾演的,他也是後來風靡大江南北的《霍元甲》,西門吹雪外號「劍神」,生性冷僻,朋友極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很酷。男人嘛,都有這麼一個「千古文人俠客夢」(借陳平原的話),所以,三個老爺們坐在一起,還是想做最酷的那個。
沒辦法不酷,《掃毒》就是一個很酷的故事,兄弟義氣這東西,怕是現在不能提了——我念初中時,學校裏開展普法教育,就大批特批「義氣」,我那時還寫過篇作文。不過對男人來說(主要指直男),兄弟情義,恐怕是在成長路徑中怎麼也不能忘卻的,秋官當年一句「勿忘情義,長存傲氣」,怎能不讓當年的小男生熱血沸騰?
在《掃毒》裏,兄弟情義不僅經歷了生死考驗,更遭遇了空前的道德難題——毒販將三兄弟置於一個空前的「囚徒困境」中,明面上讓你選擇一個可以活下來的,實際上卻是讓你選擇那個必須死去的。往深裏說,這已經是一個法理/政治哲學的問題了,不論你怎麼選,你都是輸的。
所以,我從這個意義上過度解讀「西門吹雪」的意義——一個看似冷若冰霜的劍客,對應着那個冷酷的選擇題,不過在塵埃落定後,你會發現西門吹雪並沒有那麼冷,他對朋友和兄弟有着「誓要入刀山」的情義,這也是《掃毒》裏所傳遞出的「中國好兄弟」的壯懷激烈。
說了這麼多,我問那個小盆友,你印象最深的TVB劇歌詞是哪句?
他說,歌詞不記得,就記得一句臺詞——吶,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