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爾蘭機場搭巴士時,我們仨人步履蹣跚拿着行李,向司機叔叔詢問該在哪一站下車,制服穿得整齊筆挺的他滿臉春風說:「yes,love? It’s O’Connell Bridge station!」
被陌生人叫「小姐」、「妹妹」或 「Ah Moi」 (馬來語『妹妹』的呢稱)多了,「love」這麼親切的稱呼還是第一次聽過。後來發現,不管是民宿老闆、吧檯調酒師,還是公園曬太陽的奶奶,只要是比自己年長的本地人都喜歡憐惜地在句末加上各種「寶貝」的呢稱。
這讓都柏林感覺像個純樸的阿姨,捧着剛出爐的蘋果派歡迎你來嘗一口。都柏林地少人多,整個國家的人口中,有三分一是住在都柏林的。但比起其他歐洲首都,她確實沒有那種霸氣凜然的繁華,乍看之下,大家都悠哉遊哉的,殊不知眼前的美好日子是祖先歷經入侵、抗戰和饑荒的果實。
愛爾蘭曾是維京人(Viking)、諾曼人及英國人的手下敗將,連自身的語言也被英國實行的國民教育體系給連根拔起,淪落成只有爺爺奶奶纔會說的「方言」。最刻骨銘心的災難莫過於「馬鈴薯大饑荒」,在7年內餓死及病死了將近25%的人口。
這場饑荒的煎熬激起更多人對英國統治的憎恨,而這份怨氣也滲透了愛爾蘭的民謠和文化。雖然事過一個半世紀,走在都柏林街上遇到失志老人,口中喃喃自語的大部份是:把英國人宰了!
這趟旅行最令我難忘的是到Temple bar的傳統愛爾蘭酒吧品舉杯暢飲。最不容錯過的是本地製造的著名健力士黑啤。這黑啤俗稱「液體麪包」,非常飽足,由大麥發酵成的它淳厚,搭配肉類菜餚的bar food。若對健力士情有獨鍾,可以在O’Neills Pub點一道黑啤燉羊/牛肉。
這家餐廳晚上也有愛爾蘭民樂演奏,一把小提琴,一把木吉他也很熱鬧的哦!愛爾蘭人與生俱來的音樂才華造就了多少歌壇巨星像U2、The Script、The Corrs等等,仔細聽聽,即使是搖滾樂,他們的創作裡隱隱約約也有民樂的蹤影。在街上和酒吧裏也有許多追求音樂夢想的小夥子演唱着,希望有天能被發覺。
想多逛幾家不同酒吧又沒有方向的,可以像我一樣報名參加Pub Crawl。還有,喝酒嘛,自己喝哪會過癮啊?這個「一夜團」的好處就是可以遇見來自五湖四海的團友,串酒吧的當兒還能彼此交換故事。喝得站不穩時,還能一羣人搭肩而行,去找家快餐廳吃油膩膩的披薩解餓。
我不建議女生穿高跟鞋去串酒吧,因爲那裏保留古時用的石路,縫隙很大。喝茫了,還要穿高跟鞋走回宿舍,包你十步內後悔。
至於白天,可以逛逛歷史古蹟像都柏林城堡、市政廳、着名作家Oscar Wilde故居和聖史蒂芬公園 (St.Stephen Green)及 《P.S. 我愛你》電影場景。
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圖書館也非常值得參觀。《星球大戰》的影迷,一定認得這裏是導演盧卡斯依這個圖書館,用數碼技術平湊的場景。親眼看見實景的感覺,更是由心地欽佩這建築。
走過市中心的經典後,可以搭25分鐘的火車到港口Howth吹吹海風,瞭望延綿的山丘,天晴的時候非常美麗。我去的時候剛好遇到一年一度的都柏林灣蝦節(Dublin Bay Prawn Festival),那裏立起大帳篷擺攤賣現煮海鮮,冷風中握着熱氣騰騰的西班牙海鮮飯吃,暖胃從來沒那麼幸福過。
愛爾蘭到目前爲止是我到過最溫馨的首都,這藍眼黑髮的民族很親切、很健談、愛搞笑,對自己國家和文化非常自豪。來到都柏林就是要敞開心胸,讓他們好好招呼你。